首页>新闻 > 资讯 > 正文

“星火燎原”三个月,林肯“减重”成效几何?

来源:abg欧博信息网 | 2025-05-21 11:07:56
今年2月,林肯中国正式启动“星火燎原”计划,这一战略被业内视为品牌在华十年本土化深耕后的关键转折点。

今年2月,林肯中国正式启动“星火燎原”计划,这一战略被业内视为品牌在华十年本土化深耕后的关键转折点。如今距离“星火燎原”计划发布已过去三个月,这家美式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“绝地求生”的关键一步走得是否顺利,自然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。

现阶段,面对新能源冲击、一线豪华品牌价格下探以及自身品牌认知度不足的多重挑战,林肯试图通过精简网络、数字化赋能和服务升级重塑竞争力。同时,这场关于效率与体验的革命,或许将为二线豪华品牌的突围提供一份独特的中国方案。

轻量化布局初见成效

在“星火燎原”计划中,其核心策略之一就是关闭低效4S店,同时以轻量化网点填补市场空白。根据林肯官方数据,截至2025年2月,其4S店数量从150家缩减至115家,但服务网点总数增至108家,新增的28家轻量化门店包括“林肯中心”“用户中心”等五种形态。

这一调整的直接效果是成本压缩:新加盟经销商初始投资从传统4S店的数千万降至最低150万元,人员配置精简至10人以内。以青岛融星林肯中心为例,该店采用模块化展厅设计,用户到店15分钟内即可完成全流程服务,运营效率提升30%。浙江区域的杭州、嘉兴、义乌三地更是在24小时内连开三家用户中心,选址逻辑紧扣区域经济特色,如义乌聚焦商贸网络,试图通过“文化+商业”双引擎驱动品牌溢价。

为吸引新伙伴,林肯推出“前6个月零库存压力”政策,并搭建总部数字化营销中台,实时监测服务响应速度与客户满意度。首批签约经销商代表表示,该模式“不画饼,有奔头”,尤其是区域独家保护权益降低了竞争内耗。

截至5月,全国已有超20家经销商签约,年内计划新增30家轻量化网点。不过,关店引发的遗留问题仍待解决,部分被关闭门店的消费者遭遇订金纠纷和售后承诺落空,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品牌信任。

从数据看,林肯的市占率从2024年初的2.0%提升至年底的2.6%,涨幅达30%。然而,销量绝对值持续下滑,2024年全年销量5.67万辆,同比下跌21.7%,在豪华品牌的竞争中处境并不乐观。

这种矛盾反映出轻量化模式短期内更侧重于“守住阵地”而非“开疆拓土”。行业分析师指出,林肯的“稳”策略在市场份额萎缩的大环境中具有一定防御性,但若无法扭转销量颓势,长期恐难维系。

多维挑战下仍存隐忧

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,林肯的品牌认知度仅为凯迪拉克的62%、雷克萨斯的55%,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危机尤为突出。冒险家被指“换壳锐际”,林肯Z遭质疑是“精装蒙迪欧”,这些标签严重削弱了其作为豪华品牌的独特性。

尽管林肯尝试通过升级服务体验,例如推出“林肯之道PRO”的九大管家式服务,但品牌溢价能力已大幅缩水——成交均价从2021年的38.6万元骤降至2024年的26.8万元,降幅达30%。这种价值崩塌直接反映在终端市场,北京某经销商就向“汽扯扒谈”透露,客户进店后常将林肯车型与福特同平台产品对比,导致议价空间被极度压缩。

在新能源转型赛道上,林肯的步伐也是略显迟缓。当问界M9、理想L9等新势力以智能座舱和超快充技术重构豪华定义时,林肯仍依赖燃油车支撑销量,其首款纯电车型因福特全球电动化战略调整而屡次跳票。

现有产品线仅靠油改电混动车型勉强应对,北京某经销商坦言:“客户进店第一句话常问‘有没有纯电车型’,我们只能引导他们看混动版,但充电便利性和智能化体验的差距让成交率明显下降。”这种技术代差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明显,25-35岁客群对林肯新能源车型的咨询量不足竞品的1/3。

面对BBA等一线豪华品牌动辄数万元的降价冲击,林肯选择成为“孤勇者”——坚持“不参与价格战”,冒险家终端优惠仅3-4万元,最低配落地价仍超20万元。这种策略虽保住了二手车保值率(冒险家2024年细分市场保值率排名第一),却导致销量持续萎缩。

“竞品降价后,我们的潜客流失率超过40%,很多客户直接说‘加点钱就能上宝马X3’。”前文提到的经销商表示,价格坚守策略正在透支经销商信心,部分投资人开始将资源向新能源品牌倾斜。

“止痛药”还是“强心剂”?

当前,在渠道下沉的实践中,二三线城市正成为林肯突围的关键战场。嘉兴禾林林肯中心通过“丝绸织锦”主题展厅设计,将江南文化元素融入空间叙事,配合模块化服务流程,使客户从进店到试驾的转化率提升至2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义乌旭林中心则针对商贸集群特性,推出“极速购车”服务,将客户决策周期压缩至3天——这一效率甚至超越部分新势力品牌。

但行业专家提醒,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,轻量化模式需在成本控制与豪华体验间找到精准平衡。“若为短期销量牺牲服务标准,品牌调性将彻底崩塌。”某abg欧博行业分析师指出。

数字化工具的部署为林肯构建了“分钟级响应”服务体系。智慧客流系统通过热力图分析优化展厅动线,数字工牌可实时记录客户浏览轨迹,云端服务跟踪系统则确保保养进度透明化。然而,与蔚来、小鹏等新势力技术相比,林肯的数字化布局仍停留在运营优化层面,尚未形成差异化体验。而在“汽扯扒谈”看来,豪华品牌的数字化不应只是“降本增效”,更需创造情感共鸣。若仅将数字化视为渠道改革的配套工具,恐难突破同质化困局。

此外,福特集团战略调整对林肯的影响呈现双重性。2025年林肯财务体系并入福特中国后,通过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,但母公司电动化进程的迟滞也制约了其转型速度。林肯中国总裁贾鸣镝多次公开强调“独立运营地位不变”,但经销商层面已感受到资源倾斜的波动,尤其是若无法获得持续的技术输入,林肯或将重蹈诺基亚“战略摇摆”的覆辙——在电动化浪潮中逐渐边缘化。

结语:

三个月来,“星火燎原”计划让林肯在渠道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初见成效,但其品牌力下滑、新能源缺位与价格困局仍是悬顶之剑。毕竟轻量化模式可缓解短期阵痛,却无法替代产品与技术革新。若林肯不能加速电动化进程、重塑品牌价值,这场“减重”改革或将止步于“止血”而非“造血”。毕竟在这场关乎存亡的战役中,林肯需要的不仅是“星火”,更需一场彻底重构品牌基因的“烈火”。

相关热词搜索:林肯

上一篇:蔚来ET5T和极氪007GT,谁才是30万内最美旅行车?
下一篇:极氪科技:从“回归一个吉利”到全球化的中国样本